发布日期:2025-10-12 05:17 点击次数:182
文/谷 建
腐败已如新型病毒,在中国四处扩散,危机四伏。于是,“有识之士”们纷纷提出了“高薪养廉”的系列主张。其核心理由是,官员和商人、企业家、歌星及影视明星等群体相比,收入差距过大。因为薪水太低,所以滋生了官员的贪腐心理,造成了如今的贪腐现象。
“有识之士”们思考如何治理腐败的逻辑,大致也只能来源于西方。中西方文化的最大差异是,西方惯于头痛医头,脚痛医脚;中国则头痛医脚,脚痛医头。一个是强调单纯的逻辑推理,一个强调综合的整体治理。高薪养廉的说法自然归类于头痛医头、脚痛医脚的范畴了。然西方真正实施高薪养廉的国家微乎其微,这似乎也大大出乎“有识之士”的意料。有人说,看看新加坡治理得多好啊,多么清廉啊,那就是高薪养廉的典范哦。可新加坡的“高薪阶层”加起来,从总统、总理到部长也不过30多人。而且促使这30多人“高薪”的真正原因,也不是为了所谓的“养廉”,而是精英政治体制的需要。新加坡为了吸引优秀人才来管理国家,突出精英政治思路,遂采取了对人才的高薪承诺,并以法律的形式加以保障。但是近来的新加坡,也越来越感觉到这种高薪机制的种种弊端,正在努力设法加以改变,要对“高薪”施以刀砍斧斫,大幅裁减了。
展开剩余73%也足以让“有识之士”们大为惊诧的是,目前世界上最廉洁的10个国家,包括丹麦、芬兰、新西兰、新加坡和瑞典等,其公务员的工资也只是相当于或者略低于国家从业人员的平均工资。看来,这“高薪养廉”的说法,连西方也毫无市场了。著名作家二月河在各种场合,反复论述过“高薪养廉”的荒唐性。他说:“低薪肯定不养廉,但是高薪未必能养廉。”其理由是,人的欲望永无止境。并辅以例证,中国古代官员俸禄最高的是宋朝。宋朝“公务员工资”是清朝的10倍,汉朝的6倍,他以包拯为例解释,换算成如今的货币,包拯的年薪能达到650万。“可见这么高的工资,宋代也就养出了一个包公是清官,更多的官员是贾似道、高俅这样的。宋代的国民GDP和文化等都达到了鼎盛,但也是我国最腐败的朝代。”二月河也强调:中国历史上高薪养廉从没成功过。
高薪养廉的逻辑也实在荒唐。倘若官员有了高工资便不再贪腐。那么,贪腐的官员们也会在贪了一定的钱之后便不再贪腐了,在搞了第一个情妇之后,便绝无第二个、第三个了。可是让我们大跌眼镜的是,所有的贪腐欲望和贪腐行为一旦启动,便永无休止。贪的越多越想贪,占的越多越想占,情妇也是多多益善,玩不够,情难尽。久而久之,贪腐变成了自觉行动,想停都停不住,直到坠入万丈深渊。
几乎所有被绳之以法的贪腐官员,都在法庭供述中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,自己能有今天,都是因为诱惑太多,加之自己放松了思想改造,放松了理论学习等等。言辞有些千篇一律,有些冠冕堂皇,也有些丢不掉的官腔。但是有一点我们似乎无法忽视:所有的贪腐官员,其道德沦丧之程度、道德滑坡之速度,无不让国人惊骇瞠目。道德何以沦丧到身陷囹圄、身败名裂的地步?聪明的“专家”们大概能说出一百个、一千个,甚至一万个理由。而智商远低于“专家”的老百姓们,只能齐刷刷地道出一个理由:不知廉耻。这个世界很奇怪,有时候一群“专家”的理论,抵不上一个老百姓的俗语。“万事书中出”有时也不太灵验了,“万事看百姓”还着实靠谱点。《晋书·邰洗列传》中有句话:“廉耻之于政,犹树艺之有丰壤。”若按古代先哲的观点来推论,如果种植树木连肥沃的土壤都没有,那么这些树,要么半死不活,要么全部死掉。做官的要是都没有了廉耻,这政党、这政权就会萎靡不振,摇摇欲坠,迟早要完蛋。
现在的“大老虎”动辄贪腐数以亿计,尚且无厌——你给他们多少高薪才够?既然高薪无法养廉,还是在根子上下下功夫吧。备受中国历代政权所推崇的孔老夫子说过:“临官莫如平,临财莫如廉。”如果我们时常能抽点时间,安静下来,让灵魂与古代圣贤对对话,让思想与古代圣贤握握手,真正做到爱学习、读经典、知廉耻、晓大义,就会“文臣不爱钱,武臣不惜死,天下太平矣”。
当官到底是为了什么?究竟是谁让我们当的这个官?这个问题不搞清楚,再读书也没用,贪腐问题也无法根治。过高的薪水,除了加重人民的负担,对于治理腐败,根本无用,套用民间的一句俗语,只能是“肉包子打狗,有去无回”。
(作者介绍:谷建,著名散文家、杂文家、评论家。上世纪九十年代从安徽芜湖入伍至北京空军,后成长为军事记者、军旅作家。多篇散文、诗歌、报告文学在全国、全军获奖。散文代表作品有《心雕》《感动》《深秋,那金色的阳光》《笛声依约芦花里》《有一种精神叫执着》《野马何时归来》;军事报告文学代表作品有《笑傲长天》《追寻红格尔》《大江边,那夺目的桔红色》《他,挺立在智慧高地》《大山一样的承诺》《责任》《铁拳,这样铸就》。转业后一度转向杂文领域的创作活动,著有杂文集《生命的本真》,先后在《人民日报》《光明日报》《解放军报》《中国纪律监察报》《北京日报》《北京青年报》等主流媒体发表多篇杂文作品。代表作品有《闻道之思》《防止公仆变“老爷”》《生命的本真》《你吃的是什么》《识破“两面人”》《大炮的威力》《但愿“窦娥”不再“冤”》,其中《防止公仆变“老爷”》被收入国考教材,《闻道之思》荣获第五届长征文艺奖(全军最高文艺奖),另有多篇杂文被国家级文集收录,并被省市杂文刊物列为“佳作欣赏”,向读者力荐。)
——本文转自《蔷薇花开•北京杂文选》
发布于:北京市